2021年度市中区图书馆年报
2021年,市中区图书馆在区文旅局领导的带领和大力支持下,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,充分发挥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方面的窗口作用,以繁荣文化事业、加强图书馆工作为基础,围绕本年度工作目标,创新思维从读者服务、社会活动、业务管理、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入手,有序地组织、扎实地开展了各项业务工作,现总结如下:
一、抓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,管理工作不断深化
图书馆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史教育,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,提升自身综合素质。通过三会一课、灯塔、榜样、学习强国、参观、自学、我来讲党课等方式抓好党建工作。通过一年的踏实学习和积极实践活动的开展,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,切实增强了大家的服务意识。服从大局意识,参加新冠疫情防疫核酸检测,深入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。
二、积极推进窗口建设,发挥职能,不断提供优质服务
1、不断提升办馆条件 ,着力提高馆藏资源数量 。始终本着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,坚持全年无休,节假日均免费对外开放制度,并不断增加馆藏文献、改进硬件设施。同时加强图书馆的安全生产工作。
2、馆内基础工作、业务工作稳中有升,服务质量迈上新台阶。市中区图书现有图书27.9万册,分馆33家,订阅杂志60种报纸19种。严格按照防疫要求消杀,确保场馆、读者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,读者入馆佩戴口罩、扫描场所码提供行程码、保持一米线,自习总量控制在70%,满足读者自习的需求,2021年接待读者 13万余人次,借还图书13万余册次,持证读者8000余人,服务读者13万余人次。
3、制定科学应急方案,做好图书馆疫情防控工作。制定《复工开放防疫工作方案》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》,落实防控措施,确保稳妥开放。做好物资准备工作。全面排查防控风险隐患,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场馆开放的资金和防控用品等物资保障。完善场馆消杀制度。场馆每天定时进行全面消毒、通风,成立消毒和督查小组,建立消毒、检查台账,做到有据可查、有迹可循,给读者提供一个安全、舒心、放心的阅读环境。
4、第七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,即将开始,图书馆已经开始着手资料收集整理档案工作。
三、以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,总分馆制建设成效显著
以区图书馆为总馆,街道办事处为分馆和社区为服务点的模式,实行总馆统一编目,实现图书通借通,形成三级网络总分馆制管理。2021年提升白马山街道、六里山街道等10家分馆,配书6000余册,完成了年初制定的计划,方便了读者15分钟服务圈就近阅读。
四、阅读推广活动丰富多彩
为迎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区图书馆开展济南市朗诵大赛市中区选拔赛,参赛选手11组,选出3组选手参加济南市朗诵大赛,获得较好的成绩,其中家庭组荣获三等奖,图书馆荣获优秀组织奖;4.23世界读书日活动之际,图书馆开展红书推荐活动,推荐红书200多种700余册,深受读者喜欢;2021年中图学会组织的“赏春意、品书香、暖万家”主题活动中,通过大屏滚屏播放、公众号推荐,了解传统节日、民俗的由来;结合建党100周年主题举办展览6次,内容涉及到书、画、剪纸、叶雕等多种形式;各街道图书分馆通过线上线下讲座、展览、阅读分享等方式开展讲座50场、举办展览25场、培训班40场,受众人数1万余人,
二七街道分馆通过悦响二七线上栏目举办有声阅读活动,线上形式约40多篇,阅览量3.2万人次,让书香飘满市中,让阅读充盈生活,让生命因阅读而充满精彩。荣获2021年山东省第六届全民阅读“书香之乡”荣誉称号。
五、大力实施“书香济南”泉城书房建设
按照政府主导,市、区县共建设、社会参与、全民共享的原则,严格“五个统一”的建设标准,2021年选址鲁能麓府书院,于2021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,深受居民的喜欢。同时做好六里山泉城书房和体育中心书房的后勤保障工作,负责书房水费、电费、网费、安全生产检查督导工作,安全检查24次,经费保障12万元。
六、搭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-云平台
根据山东省发布的《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建设工作方
案》,要求建设全省统一的“齐鲁文化云”总平台管理系统,架构省、市、县(市、区)、乡(镇、街道)、村(社区)五级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数字服务网络,打破各级文化单位“信息孤岛”的局面。
市中区根据政策指引,于2021年4月启动建设统一的文化云平台,整合市中区文旅局下属文化场馆(图书馆和文化馆)的文化资源,平台包括:统一用户管理、文化资讯、活动管理、特色资源库、电子资源管理、文化服务直播等多个子系统。云平台建设完成后能够对接“齐鲁文化云”平台,实现区域资源的全省共享,推动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、多层次的文化需求。年底初步完成框架,并与市中区政务云平台(浪潮云平台)服务器托管对接,进行部分数据迁移,后期将继续调整完善。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。